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出现感染性休克应该如何处理

2025.03.07 20:04

感染性休克的处理包括迅速识别并控制感染源、及时进行液体复苏以恢复有效循环血量、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积极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以及密切监测器官功能并给予支持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1.迅速识别并控制感染源:感染性休克的首要任务是明确感染部位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感染。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尽快确定感染源。对于明确的感染灶,如脓肿、坏死组织等,应及时进行外科清创或引流。同时,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必要时可经验性使用广谱抗生素。

2.及时进行液体复苏以恢复有效循环血量:感染性休克患者常伴有有效循环血量不足,需迅速进行液体复苏。首选晶体液,如生理盐水或平衡盐溶液,以补充血管内容量。液体复苏的目标是恢复组织灌注,改善微循环。在液体复苏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血压、心率、尿量等指标,避免液体过负荷。

3.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在充分液体复苏后,若血压仍不能维持,需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常用的药物包括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通过收缩血管、增加外周阻力来提升血压。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时,需根据血压变化调整剂量,避免过度升压导致器官缺血。

4.积极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感染性休克患者常伴有代谢性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需及时纠正。通过补充碳酸氢钠等碱性药物,纠正酸中毒。同时,监测血钾、血钠等电解质水平,及时补充或调整,维持内环境稳定。

5.密切监测器官功能并给予支持治疗:感染性休克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需密切监测各器官功能。对于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及时给予机械通气支持。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必要时进行血液净化治疗。同时,注意营养支持,维持患者的基本代谢需求。

感染性休克的治疗需要多学科协作,综合运用各种治疗手段,以改善患者预后。在治疗过程中,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效果。同时,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