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胃炎的分类有哪些

2025.01.07 20:13

胃炎可分为急性胃炎、慢性胃炎、特殊类型胃炎、感染性胃炎、自身免疫性胃炎。具体分析如下:

1.急性胃炎:急性胃炎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急性胃黏膜炎症。常因应激、药物、酒精、创伤和物理因素等诱发。患者多有上腹痛、胀满、恶心、呕吐和食欲不振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呕血、黑便等上消化道出血表现。其发病机制主要与胃黏膜屏障受损有关,如应激状态下,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兴奋,会导致胃黏膜血管痉挛收缩,血流量减少,从而引发黏膜缺血、缺氧,造成损伤。

2.慢性胃炎:慢性胃炎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最主要病因。患者症状缺乏特异性,可表现为中上腹不适、饱胀、钝痛、烧灼痛等,也可有食欲缺乏、嗳气、泛酸、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长期的慢性胃炎可能会导致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胃黏膜在长期慢性炎症刺激下,会发生一系列病理改变,如炎症细胞浸润、固有腺体萎缩等。

3.特殊类型胃炎:特殊类型胃炎包括化学性胃炎、放射性胃炎等。化学性胃炎多因胆汁反流、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化学物质刺激胃黏膜所致。胆汁反流时,胆汁中的胆盐可破坏胃黏膜屏障,使胃酸直接刺激胃黏膜,导致炎症。放射性胃炎则是由于胃部接受放射治疗后,胃黏膜受到射线损伤,出现炎症反应,可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胃黏膜出血、溃疡等。

4.感染性胃炎:感染性胃炎主要由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引起。除了幽门螺杆菌外,其他细菌如化脓性细菌等也可引起。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细菌侵入胃黏膜,大量繁殖并释放毒素,引发炎症。患者可出现发热、腹痛、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可发展为胃脓肿等并发症。病毒感染如巨细胞病毒等也可累及胃部,多见于免疫功能低下者,可导致胃黏膜损伤,出现相应症状。

5.自身免疫性胃炎:自身免疫性胃炎以富含壁细胞的胃体黏膜萎缩为主。患者体内存在自身抗体,如壁细胞抗体和内因子抗体等。壁细胞抗体破坏壁细胞,使胃酸分泌减少;内因子抗体与内因子结合,阻碍维生素B₁₂的吸收,可导致恶性贫血。患者除有消化不良症状外,还可出现贫血相关症状,如头晕、乏力、面色苍白等。

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少吃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戒烟限酒。尽量避免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对胃黏膜有损伤的药物。如果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应及时治疗。同时,要注意胃部保暖,保持心情舒畅,减轻精神压力,这些都有助于预防胃炎的发生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