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涛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级甲等 耳鼻喉科

什么是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症

2025.07.21 09:03

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症是一种由特定头位变化引发的短暂性眩晕,属于常见的内耳疾病。该病症主要由耳石脱落进入半规管引起,当头部快速移动时,耳石刺激平衡感受器,导致突发性眩晕,通常持续数秒至一分钟,伴随眼球震颤,但无听力下降或耳鸣。

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症的典型表现为起床、躺下或翻身时突然天旋地转,症状短暂但易反复发作。病因多与头部外伤、内耳老化或前庭神经炎有关,部分病例无明显诱因。诊断主要依靠Dix-Hallpike试验,通过特定体位诱发眩晕和眼震确认。治疗上首选耳石复位术,通过系列头部动作将耳石归位至前庭,多数患者经1-2次治疗即可缓解。少数顽固病例需结合药物或前庭康复训练。

日常需避免快速转头或剧烈运动,睡眠时可垫高头部减少发作。急性期应防止跌倒,眩晕消失前避免驾驶或高空作业。若伴随呕吐、持续头痛或肢体无力,需警惕中风等中枢性疾病,及时就医排查。耳石复位后48小时内避免平躺,以降低复发风险。长期反复发作或疗效不佳者,建议完善听力及影像学检查,排除梅尼埃病或听神经瘤等继发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