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涛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级甲等 耳鼻喉科

什么是位置性眩晕症

2025.07.21 09:03

位置性眩晕症是一种由特定头部位置变化引发的短暂性眩晕,属于周围性前庭系统疾病。常见类型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因耳石脱落进入半规管干扰平衡感受所致。发作时伴随旋转感、恶心等症状,但无听力下降或神经系统异常。

该病症主要由头部快速移动诱发,如起床、翻身或仰头时突然出现天旋地转感,持续时间通常不超过1分钟。耳石器中的碳酸钙结晶脱落是主要病因,可能与头部外伤、衰老或内耳炎症有关。诊断通过Dix-Hallpike等体位试验确认,治疗以耳石复位手法为主,如Epleymaneuver,通过重力引导耳石归位,有效率可达90%以上。部分患者可能合并焦虑或平衡障碍,需结合前庭康复训练改善症状。

避免突然改变头部姿势可减少发作风险,复位治疗后24小时内需保持头部直立,睡眠时垫高枕头。若伴随持续头痛、复视或肢体无力需立即就医,排除中枢性眩晕。长期未愈者应排查梅尼埃病或前庭神经炎,避免自行服用镇静药物掩盖病情。高龄患者需预防跌倒,必要时使用辅助行走工具。定期随访确保耳石未再次脱落,日常可进行Brandt-Daroff习服练习增强前庭代偿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