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心脏血管夹层是怎么引起的

2025.01.02 14:38

心脏血管夹层的引发原因主要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遗传性血管疾病、外伤、医源性损伤。具体分析如下:

1.高血压:高血压是心脏血管夹层较为常见的病因。长期高血压状态下,血流对血管壁的冲击力增大,血管内膜容易受损。血管内膜一旦破损,血流会冲入血管壁中层,形成夹层。在高血压患者中,血压波动幅度较大时,这种风险会更高。对于高血压患者,需积极控制血压,通过规律服用降压药物、改善生活方式等,将血压稳定在正常范围。

2.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会使血管壁变得僵硬、脆弱。血管壁内脂质沉积形成斑块,斑块破裂后会导致血管内膜不平整。血液流经此处时,容易产生湍流,进而冲击血管壁,促使夹层形成。患者应改善饮食结构,减少高脂、高胆固醇食物摄入,增加运动,必要时使用降脂药物稳定斑块。

3.遗传性血管疾病:像马凡综合征等遗传性血管疾病,会使血管壁的结构和功能异常。这类患者的血管壁中弹力纤维减少、断裂,导致血管壁的强度降低。在正常的血流压力下,就容易发生血管夹层。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心血管检查,依据病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干预来预防严重并发症。

4.外伤:胸部遭受严重的外伤,如车祸撞击胸部、高处坠落伤等,外力直接作用于胸部血管。这种突然的强大外力可能会撕裂血管内膜,从而引发血管夹层。在遭受外伤后,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并处理血管损伤。

5.医源性损伤:在进行心血管介入手术,如冠状动脉造影、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等操作时,导管、导丝等器械可能会对血管内膜造成损伤。一旦内膜受损,就有可能引发血管夹层。医护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循操作规范,提高操作技术水平,尽量减少医源性损伤的发生。

在日常生活中,有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人群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控制体重等。同时,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定期进行体检,关注心血管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