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持续低烧腹泻恶心怎么回事

2025.02.16 08:40

持续低烧、腹泻、恶心可能是由感染性肠炎、食物中毒、胃肠型感冒、炎症性肠病、全身性疾病累及胃肠道等原因引起的。具体分析如下:

1.感染性肠炎:感染性肠炎多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感染肠道所致。细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病毒如轮状病毒等。病原体入侵肠道后,引发肠道炎症反应,导致肠道黏膜受损,出现腹泻症状。炎症刺激可引起恶心,同时身体的免疫系统会作出反应,可能导致低烧。患者需要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避免脱水。如果是细菌感染,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病毒感染则主要依靠对症治疗,如止泻、止吐等。

2.食物中毒:食物中毒通常是由于食用了被污染的食物,如变质的肉类、海鲜,含有农药残留的蔬菜、水果等。这些受污染食物中的毒素或有害微生物进入人体后,会对胃肠道产生强烈刺激,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从而出现腹泻、恶心症状。毒素被吸收后可能影响身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低烧。患者应尽快就医,进行洗胃、催吐等紧急处理,以减少毒素的吸收。同时,根据中毒的类型给予相应的解毒治疗。

3.胃肠型感冒:胃肠型感冒主要是由病毒感染加上饮食不当等因素诱发。常见的病毒如柯萨奇病毒等。病毒感染除了影响上呼吸道外,还会累及胃肠道,导致胃肠功能失调。胃肠黏膜在病毒的作用下,出现炎症反应,引起腹泻、恶心。身体的免疫反应会造成低烧。患者要多休息,饮食上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可使用一些缓解症状的药物,如退烧药、止泻药等,一般一周左右可自愈。

4.炎症性肠病: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等,其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自身免疫、肠道菌群失调等因素有关。自身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肠道组织,导致肠道黏膜持续发炎、溃疡。这会引起腹泻、腹痛、恶心等症状,炎症也可能导致低烧。患者需要长期的规范治疗,包括使用免疫抑制剂、氨基水杨酸类药物等,同时要注意饮食的调整,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

5.全身性疾病累及胃肠道:某些全身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也可能累及胃肠道。以甲状腺功能亢进为例,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身体代谢加快,胃肠蠕动也加快,从而导致腹泻。同时,身体处于高代谢状态可能出现低烧,疾病本身或代谢紊乱也可能引起恶心。对于这类患者,需要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如甲亢患者可采用药物、放射性碘或手术治疗等。

在出现持续低烧、腹泻、恶心的症状时,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饮食上尽量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避免食用油腻、辛辣、生冷的食物。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者加重,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