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彬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纵隔子宫到底是什么

2025.04.16 11:03

纵隔子宫是一种先天性子宫畸形,表现为子宫腔内存在纵隔,将子宫腔分为两部分。这种畸形是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两侧副中肾管融合不完全或吸收障碍所致。纵隔子宫在女性生殖系统畸形中较为常见,可能影响生育功能,导致不孕、流产或早产等问题。

纵隔子宫的形成与胚胎发育密切相关。在正常情况下,胚胎发育过程中,两侧副中肾管会逐渐融合并吸收,形成单一的子宫腔。在纵隔子宫的情况下,这一过程出现异常,导致子宫腔内残留纵隔组织。纵隔的长度和厚度因人而异,可能完全或部分分隔子宫腔。纵隔子宫通常无明显症状,许多女性在常规妇科检查或生育问题出现时才被发现。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如超声、磁共振成像MRI或宫腔镜检查。这些检查可以清晰显示子宫腔内的纵隔结构,帮助医生准确诊断。

纵隔子宫可能对生育产生不利影响。纵隔的存在可能导致子宫腔形态异常,影响胚胎着床和发育,增加流产和早产的风险。纵隔子宫还可能伴随其他生殖系统畸形,如双角子宫或单角子宫,进一步影响生育功能。对于有生育需求的女性,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手术治疗,如宫腔镜下纵隔切除术。这种手术通过微创方式切除纵隔,恢复子宫腔的正常形态,提高妊娠成功率。手术并非对所有患者都适用,需根据具体情况评估。

纵隔子宫的诊断和治疗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患者应选择有经验的医疗机构和医生,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安全性。手术前,医生会详细评估患者的病情和生育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术后,患者需定期复查,监测子宫腔的恢复情况。纵隔子宫患者在妊娠期间应加强产前检查,密切监测胎儿发育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通过科学的诊断和治疗,纵隔子宫患者有望实现正常妊娠和分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