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颖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什么是纵隔子宫

2025.04.02 17:19

纵隔子宫是一种先天性子宫畸形,表现为子宫腔内存在纵向的隔膜,将子宫腔部分或完全分隔成两个腔室。这种畸形是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两侧副中肾管融合不完全或吸收障碍所致。纵隔子宫在女性生殖系统畸形中较为常见,可能影响生育功能,导致不孕、反复流产或早产等问题。

纵隔子宫的形成与胚胎发育密切相关。在正常情况下,胚胎发育过程中,两侧副中肾管会逐渐融合并吸收,形成单一的子宫腔。在纵隔子宫的情况下,这一过程出现异常,导致子宫腔内残留有纵向的隔膜。这种隔膜可能是完全的,将子宫腔完全分隔成两个独立的腔室,也可能是不完全的,仅部分分隔子宫腔。纵隔子宫的存在可能影响胚胎的着床和发育,增加妊娠并发症的风险。纵隔子宫还可能伴随其他生殖系统畸形,如双角子宫或单角子宫,进一步影响生育功能。

对于纵隔子宫的诊断,通常通过影像学检查如超声、磁共振成像MRI或宫腔镜等手段进行。超声检查可以初步观察子宫形态,而MRI则能提供更详细的解剖结构信息。宫腔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子宫腔内的情况,明确隔膜的存在及其范围。治疗纵隔子宫的方法主要是手术切除隔膜,恢复子宫腔的正常形态。手术通常采用宫腔镜技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患者生育功能可能得到改善,但妊娠期间仍需密切监测,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纵隔子宫患者在妊娠期间应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密切关注胎儿发育情况。由于纵隔子宫可能增加早产、胎位异常等风险,医生可能会建议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纵隔子宫患者在计划怀孕前,应咨询专业医生,评估生育风险,制定合理的生育计划。通过早期诊断和适当治疗,纵隔子宫患者仍有可能成功妊娠并分娩健康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