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颖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纵隔子宫是什么

2025.04.02 17:19

纵隔子宫是一种先天性子宫畸形,属于子宫发育异常的一种类型。这种畸形是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子宫两侧的副中肾管融合不完全,导致子宫腔内出现一个纵行的隔膜,将子宫腔分为两个部分。纵隔子宫的发生率在女性人群中相对较低,但可能对生育能力产生一定影响。

纵隔子宫的形成与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异常有关。正常情况下,子宫由两侧的副中肾管在中线融合形成。如果融合过程中出现障碍,未能完全融合,就会在子宫腔内留下一个纵行的隔膜。这个隔膜可以是完全性的,将子宫腔完全分隔为两个部分,也可以是不完全性的,仅部分分隔子宫腔。纵隔子宫的存在可能导致子宫腔形态异常,影响受精卵的着床和胚胎的发育,从而增加流产、早产等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

对于纵隔子宫的诊断,通常需要通过影像学检查,如超声、磁共振成像MRI或宫腔镜检查来确认。超声检查可以初步发现子宫腔内的异常结构,而MRI和宫腔镜检查则能更清晰地显示纵隔的具体形态和范围。在治疗方面,对于有生育需求且存在纵隔子宫的女性,可以考虑进行宫腔镜手术切除纵隔,以恢复子宫腔的正常形态,提高妊娠成功率。手术通常在月经干净后进行,术后需要定期复查,确保子宫腔恢复正常。

纵隔子宫并不一定会导致不孕或反复流产,部分女性可能在没有明显症状的情况下正常怀孕和分娩。是否需要手术治疗应根据具体情况,结合医生的建议和患者的生育需求来决定。纵隔子宫患者在怀孕期间应加强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确保母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