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什么是布鲁氏杆菌病

2025.08.18 16:37

布鲁氏杆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或其产品传播给人类。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分布广泛,尤其在一些畜牧业发达的地区更为常见。感染后,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出汗、乏力、关节疼痛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慢性病变,影响生活质量。

布鲁氏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主要寄生于牛、羊、猪等家畜体内。人类感染通常是由于直接接触感染动物,或食用未经过巴氏消毒的乳制品、未煮熟的肉类等。布鲁氏杆菌病的潜伏期一般为一至三周,部分患者可能在感染后数月才出现症状。该病的症状多样,初期表现为类似流感的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关节炎、脊椎炎、肝脾肿大等并发症。部分患者在治疗后仍可能出现慢性症状,如疲劳、关节疼痛等,给生活带来困扰。诊断通常依赖于血液检测和细菌培养,早期发现和治疗对于预后至关重要。

在预防布鲁氏杆菌病方面,注意个人卫生和食品安全至关重要。避免接触病畜,尤其是在疫情高发地区,尽量不食用未经处理的乳制品和肉类。对于从事畜牧业的人群,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和疫苗接种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处理动物时应佩戴手套和口罩,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若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治疗。布鲁氏杆菌病的治疗通常需要使用抗生素,早期治疗有助于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增强对布鲁氏杆菌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是保护自身健康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