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布氏杆菌病是什么病

2025.08.21 17:54

布氏杆菌病是一种由布氏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或其产品传播给人类。该病通常与牧畜、野生动物及其未经过处理的乳制品密切相关,尤其是在农业和畜牧业发达的地区更为常见。

布氏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后可导致多种症状,包括发热、乏力、关节疼痛、肌肉疼痛等,严重时可能引发慢性病变,影响多个器官。感染途径主要有三种:直接接触感染动物,吸入被污染的空气,或食用未消毒的乳制品。布氏杆菌病的潜伏期通常为一到几周,早期症状与流感相似,容易被忽视。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长期的健康问题,如关节炎、脊柱炎等。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通常采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疗程需根据病情而定。

在预防方面,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处理动物及其产品时。应避免直接接触野生动物,尤其是在已知布氏杆菌流行的地区。食用经过高温消毒的乳制品,确保牛羊等动物的健康监测,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均可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对于从事畜牧业的人员,建议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潜在的感染。同时,了解布氏杆菌病的相关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因疏忽而导致的感染。布氏杆菌病虽然可防可治,但仍需引起重视,尤其是在高风险环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