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补益肝肾收涩固脱中药通常有哪些

2025.07.23 08:36

补益肝肾收涩固脱中药通常有山茱萸、五味子、金樱子、桑螵蛸、覆盆子。具体分析如下:

1.山茱萸:山茱萸味酸涩,性微温,归肝、肾经,具有补益肝肾、收敛固脱的作用。常用于肝肾不足引起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遗精滑泄等症状。其固脱作用体现在能减少津液耗散,改善尿频、遗尿或崩漏等症。山茱萸既能补虚,又能固涩,适用于虚证兼有滑脱之象的情况。

2.五味子:五味子酸甘温,归肺、心、肾经,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的功效。对于肝肾亏虚导致的遗精、尿频、久泻不止有较好效果。五味子能固摄精气,减少津液流失,同时补益肾气,改善因肾气不固引起的各种滑脱症状。

3.金樱子:金樱子酸涩平,归肾、膀胱、大肠经,主要功效为固精缩尿、涩肠止泻。适用于肾虚不固引起的遗精、滑精、尿频遗尿,以及脾肾阳虚导致的久泻久痢。金樱子通过收敛作用减少精微物质外泄,同时辅助补益肝肾,增强固摄功能。

4.桑螵蛸:桑螵蛸甘咸平,归肝、肾经,具有固精缩尿、补肾助阳的作用。常用于肾阳不足引起的遗精、早泄、尿频或小儿遗尿。桑螵蛸能温补肾阳,增强肾的封藏功能,减少精关不固或膀胱失约导致的各种滑脱症状。

5.覆盆子:覆盆子甘酸微温,归肝、肾经,具有益肾固精、缩尿明目的功效。适用于肝肾不足导致的遗精、滑精、尿频及视力模糊。覆盆子通过补益肝肾改善根本,同时收敛固涩以治标,尤其适合兼有虚损与滑脱的病症。

使用此类药物需辨证施治,避免误用于实证或湿热证。长期服用可能影响脾胃运化,需配伍健脾药物。剂量应根据体质和病情调整,过量可能导致气机壅滞。孕妇及外感发热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