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什么是外伤性纵隔气肿

2025.01.07 17:53

外伤性纵隔气肿是指由于外部创伤或内源性因素导致空气进入纵隔腔的病理状态。纵隔是胸腔中间的一个区域,包含心脏、大血管、气管、食管等重要结构。当空气异常进入这一区域时,会引发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并发症,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外伤性纵隔气肿通常与胸部外伤、气管或食管的破裂、肺部损伤等因素相关。外部创伤如交通事故、跌倒或刺伤等,可能直接导致气道的损伤,使空气通过破裂的气管或食管进入纵隔。某些医疗操作,如气管插管或胸腔穿刺,也可能在不慎情况下引起纵隔气肿。临床表现上,患者可能会感到胸痛、呼吸困难、咳嗽,甚至出现声音嘶哑等症状。通过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光或CT扫描,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纵隔内的气体积聚情况,帮助医生进行诊断。

在处理外伤性纵隔气肿时,需特别注意患者的整体状况和潜在的并发症。首先,医生应仔细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确保气道通畅,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或机械通气。其次,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是否出现休克或其他严重反应。外伤性纵隔气肿可能伴随其他胸部损伤,如气胸或血胸,因此需要全面评估并及时处理。对于气体的去除,轻度的纵隔气肿可能通过保守治疗自行吸收,而严重的情况则可能需要外科干预。外伤性纵隔气肿的管理需要多学科的协作,及时的诊断和处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并发症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