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心功能不全的急救措施有哪些

2025.03.07 20:04

心功能不全的急救措施包括保持患者安静休息、给予氧气吸入、使用利尿剂减轻心脏负担、应用强心药物增强心肌收缩力、及时纠正心律失常。具体分析如下:

1.保持患者安静休息:心功能不全患者应尽量避免剧烈活动,以减少心脏负担。急救时应让患者平卧或半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情绪激动。安静休息有助于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脏功能。同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和呼吸频率,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2.给予氧气吸入:心功能不全患者常伴有缺氧症状,及时给予氧气吸入可改善组织氧供。一般采用鼻导管或面罩吸氧,氧流量控制在2-4升/分钟。对于严重缺氧患者,可考虑使用高流量氧疗或无创通气。氧气吸入有助于缓解呼吸困难,减轻心脏负担,改善心肌供氧。

3.使用利尿剂减轻心脏负担:利尿剂可促进体内多余水分排出,减轻心脏前负荷。常用药物包括呋塞米、托拉塞米等。使用时应从小剂量开始,根据患者反应调整剂量。同时注意监测电解质平衡,特别是钾离子水平,防止低钾血症发生。利尿剂的使用可有效缓解肺淤血和全身水肿症状。

4.应用强心药物增强心肌收缩力:对于收缩功能明显下降的患者,可考虑使用强心药物。常用药物包括地高辛、多巴酚丁胺等。使用时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证,密切监测心率、血压和心电图变化。强心药物可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心输出量,改善组织灌注。

5.及时纠正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患者常合并心律失常,如房颤、室性早搏等。应根据心律失常类型选择相应治疗措施,如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或电复律。纠正心律失常有助于维持正常心脏节律,改善心功能。同时应注意寻找并处理诱发心律失常的潜在因素,如电解质紊乱、心肌缺血等。

心功能不全的急救处理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在急救过程中,应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时调整治疗策略。同时,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急性肺水肿、心源性休克等。对于病情危重患者,应及时转入重症监护病房进行进一步治疗。在急救处理后,应继续给予规范的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指导,以改善患者长期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