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哪些属于器质性心脏病

2025.03.24 17:51

器质性心脏病包括先天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病、心脏瓣膜病、心包疾病。具体分析如下:

1.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是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心脏结构异常所致,常见类型包括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这些疾病可能导致心脏血流动力学异常,影响心脏功能。部分患者在出生后即可出现症状,如发绀、呼吸困难等,部分患者可能成年后才被发现。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具体方案需根据病情制定。

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内壁形成粥样斑块,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进而引起心肌缺血、缺氧。常见症状包括胸痛、心悸、气短等,严重时可导致心肌梗死。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治疗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同时需控制危险因素,改善生活方式。

3.心肌病:心肌病是指心肌结构和功能异常,导致心脏收缩或舒张功能障碍。常见类型包括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和限制型心肌病。症状包括乏力、呼吸困难、水肿等,严重时可导致心力衰竭。病因多样,包括遗传因素、感染、代谢异常等。治疗以改善心功能、控制症状为主,部分患者需考虑心脏移植。

4.心脏瓣膜病:心脏瓣膜病是指心脏瓣膜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常见类型包括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症状包括心悸、气短、胸痛等,严重时可导致心力衰竭。病因包括风湿热、感染性心内膜炎、退行性病变等。治疗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具体方案需根据病情制定。

5.心包疾病:心包疾病是指心包膜发生炎症、积液或缩窄,影响心脏功能。常见类型包括急性心包炎、心包积液和缩窄性心包炎。症状包括胸痛、呼吸困难、乏力等,严重时可导致心脏压塞。病因包括感染、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治疗以控制原发病、缓解症状为主,部分患者需进行心包穿刺或心包切除术。

器质性心脏病的诊断和治疗需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信息,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早期发现和干预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患者需定期随访,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