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什么是器质性心脏病

2024.09.10 18:14

器质性心脏病是指心脏存在明确的解剖结构异常或病理生理改变的一类心脏疾病。

器质性心脏病通常是由于各种病因导致心脏的组织结构发生了实质性的损害。这些病因可以包括先天性心脏缺陷,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等,从出生起就存在心脏结构的异常;后天性因素也很多,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冠心病,可导致心肌缺血、梗死;心脏瓣膜的病变,如二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等,会影响心脏的正常血流动力学;心肌病可使心肌本身出现病变和功能减退;心脏的感染、炎症、外伤等也都可能引发器质性心脏病。

这类心脏病会对心脏的功能产生显著影响,可能导致心脏的收缩、舒张功能下降,引起心力衰竭,出现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症状;也可能导致心律失常,引起心悸、头晕甚至晕厥;还可能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引发栓塞性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都可能带来严重的威胁。诊断器质性心脏病通常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检查方法,如心电图、心脏超声、冠状动脉造影等。治疗则根据具体的疾病类型和严重程度而定,可能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等多种手段,目的是改善心脏功能、缓解症状、预防并发症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早期诊断和恰当的治疗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同时,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保持情绪稳定、规律饮食等,以配合治疗和促进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