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兮恒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呼吸内科

如何预防吸痰引起的感染

2025.04.01 08:50

预防吸痰引起的感染需要采取多项措施,包括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定期更换吸痰设备、保持患者口腔卫生、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医护人员培训。具体分析如下: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在吸痰过程中,医护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确保所有使用的器械和材料均经过消毒处理。操作前应彻底洗手并佩戴无菌手套,避免直接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吸痰管应一次性使用,避免交叉感染。操作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患者呼吸道的刺激,防止黏膜损伤,降低感染风险。

2.定期更换吸痰设备:吸痰设备如吸痰管、连接管和集液瓶等应定期更换,避免长期使用导致细菌滋生。每次使用后应立即清洗和消毒,确保设备处于无菌状态。集液瓶内的分泌物应及时清理,防止细菌繁殖。定期检查设备的密封性和完整性,确保其功能正常,减少感染机会。

3.保持患者口腔卫生:患者的口腔卫生状况直接影响吸痰过程中的感染风险。医护人员应定期为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清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和分泌物,减少细菌滋生。使用适当的漱口液或口腔清洁剂,保持口腔湿润,防止黏膜干燥和损伤。对于长期卧床或意识不清的患者,应加强口腔护理的频率和力度。

4.合理使用抗生素:在吸痰过程中,合理使用抗生素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感染。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细菌培养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种类和剂量。避免滥用抗生素,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对于已经出现感染症状的患者,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抗生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5.加强医护人员培训: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操作技能直接影响吸痰过程中的感染控制效果。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吸痰操作和无菌技术的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操作规范性和无菌意识。通过模拟操作和案例分析,增强医护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和感染防控意识。定期考核和评估医护人员的操作水平,确保其具备预防感染的能力。

预防吸痰引起的感染需要综合考虑多个环节,从操作规范到设备管理,从患者护理到药物使用,每一个细节都至关重要。通过科学的管理和严格的操作,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