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彬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如何预防大量羊水吸入

2025.04.16 11:04

预防大量羊水吸入的方法包括避免胎儿宫内窘迫、控制分娩时宫缩强度、规范产科操作、及时清理新生儿呼吸道、监测高危妊娠。具体分析如下:

1.避免胎儿宫内窘迫:胎儿宫内窘迫可能导致缺氧引发喘息样呼吸,增加羊水吸入风险。孕期需定期监测胎心及胎动,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需严格控制,避免胎盘功能不足。分娩过程中持续胎心监护,出现异常波形如晚期减速或变异减速时,需评估是否需紧急终止妊娠。

2.控制分娩时宫缩强度:过强宫缩可能导致胎盘血流减少,引发胎儿缺氧及喘息。使用缩宫素时需严格掌握剂量,避免宫缩过频或过强。自然分娩中出现强直性宫缩,可考虑静脉注射宫缩抑制剂。必要时行会阴侧切或产钳助产缩短产程,减少胎儿缺氧时间。

3.规范产科操作:不当的助产操作可能刺激胎儿呼吸。胎头娩出后需等待自然外旋转,避免过早牵拉造成胸廓受压。断脐前确保呼吸道通畅,避免刺激引发呼吸反射。剖宫产时注意缓慢取出胎儿,避免宫腔压力骤变导致羊水被吸入。

4.及时清理新生儿呼吸道:胎儿娩出后立即用吸球或吸痰管清理口鼻分泌物。头部保持低位便于羊水流出,避免仰卧位导致误吸。若羊水浑浊或存在胎粪,需行气管内吸引。清理后仍出现呼吸困难,需评估是否需机械通气支持。

5.监测高危妊娠:多胎妊娠、羊水过多、胎盘早剥等情况易引发羊水吸入。孕期加强超声监测羊水量及性状,发现异常提前干预。对于胎膜早破者,需预防感染并评估胎儿成熟度。合并宫内生长受限时,需权衡终止妊娠时机以降低窒息风险。

羊水吸入的预防需贯穿孕产期全程,结合胎儿状态、产程进展及新生儿处理综合干预。通过早期识别风险因素、优化分娩管理及产后及时处理,可显著降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