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泌尿外科

什么是放射性膀胱炎

2025.10.11 17:41

放射性膀胱炎是由于盆腔或下腹部接受放射治疗后,膀胱黏膜受到电离辐射损伤引发的炎症反应,属于放射治疗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多发生于宫颈癌、前列腺癌、直肠癌等盆腔肿瘤放疗后,症状轻重与放射剂量、照射范围及个体耐受性密切相关。

放射线会破坏膀胱黏膜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导致黏膜充血水肿、溃疡甚至坏死。急性期通常在放疗开始后数周出现尿频、尿急、排尿疼痛及血尿;慢性期可能在治疗后数月乃至数年才显现,表现为持续性膀胱刺激症状、反复血尿,严重者可出现膀胱挛缩或瘘管形成。诊断需结合放疗病史、膀胱镜检查及影像学检查,需与细菌性膀胱炎、间质性膀胱炎等鉴别。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包括镇痛、止血、膀胱灌注药物如透明质酸钠,必要时采用高压氧治疗促进组织修复。

预防放射性膀胱炎需在放疗前精确规划照射野,采用三维适形或调强技术减少膀胱受量。治疗期间保持每日饮水量2000ml以上,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出现血尿时应及时就医,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出血。长期随访中需监测膀胱容量变化,慢性顽固性病例可能需要外科手术干预。合并感染时需根据尿培养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切忌滥用药物掩盖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