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宝成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肝内低回声是一种什么病

2025.03.06 10:21

肝内低回声是指在肝脏超声检查中发现的局部回声低于周围正常肝组织的影像学表现。这种现象本身并非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多种肝脏病变在影像学上的共同表现。肝内低回声可能提示肝脏存在占位性病变、炎症、囊肿、血管瘤或其他病理改变,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其他影像学手段进一步明确诊断。

肝内低回声的常见病因包括肝囊肿、肝血管瘤、肝脓肿、肝肿瘤等。肝囊肿通常表现为边界清晰、内部无回声的囊性结构,多为良性病变。肝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超声下多表现为低回声或混合回声,边界清晰,内部血流信号丰富。肝脓肿则多伴有发热、腹痛等感染症状,超声下表现为低回声区,内部可能含有液性暗区。恶性肿瘤如肝细胞癌或转移性肝癌也可能表现为低回声,通常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能伴有血流信号异常。肝硬化、脂肪肝等弥漫性肝病也可能在局部区域出现低回声表现。

对于发现肝内低回声的患者,需结合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特征进行综合评估。超声检查是初步筛查的重要手段,但必要时需进一步行CT、MRI或增强扫描以明确病变性质。对于疑似恶性肿瘤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穿刺活检以获取病理学诊断。在明确诊断前,避免过度焦虑,但也不可忽视潜在风险。定期随访和动态观察对于评估病变进展至关重要。若伴有腹痛、黄疸、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均衡饮食、适度运动,有助于维护肝脏健康,降低肝脏病变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