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宝成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肝内低回声是怎么一回事

2025.03.05 16:30

肝内低回声是指在肝脏超声检查中,发现局部区域的回声强度低于周围正常肝组织的一种影像学表现。这种低回声区域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包括良性病变、恶性病变或其他病理改变。超声检查作为一种无创、便捷的影像学手段,能够帮助医生初步判断肝脏病变的性质,但最终诊断仍需结合其他检查手段和临床表现。

肝内低回声的形成机制与病变的组织结构密切相关。正常肝组织在超声图像上呈现均匀的中等回声,而低回声区域通常提示该部位的密度或结构发生了变化。例如,肝囊肿、肝血管瘤等良性病变由于内部含有液体或血管结构,可能导致回声降低。肝脓肿、脂肪浸润或炎症也可能表现为低回声。在恶性病变中,原发性肝癌或转移性肝癌的肿瘤组织由于细胞密度增加或坏死,也可能呈现低回声。低回声并非特异性表现,其具体病因需结合病变的形态、边界、血流信号等特征进行综合判断。

在发现肝内低回声时,需注意结合患者的病史、实验室检查及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例如,肝功能异常、肿瘤标志物升高或慢性肝病史可能提示恶性病变的可能性。超声检查的局限性也需考虑,低回声病变的性质有时难以仅凭超声图像确定,可能需要进一步进行增强CT、MRI或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对于无症状或偶然发现的低回声病变,需定期随访观察其变化,避免过度诊断或治疗。同时,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饮酒、高脂饮食等可能加重肝脏负担的行为,积极配合医生的诊疗建议,确保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有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