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宝成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肝内低回声是怎么一回事

2025.03.06 10:21

肝内低回声是指在肝脏超声检查中,发现局部区域的回声强度低于周围正常肝组织的现象。这种现象可能是多种肝脏疾病的表现,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判断。肝内低回声的出现可能与肝脏的实质性病变、血管异常或占位性病变有关,具体原因需要通过进一步的医学检查来确定。

肝内低回声的常见原因包括肝囊肿、肝血管瘤、肝脓肿、肝肿瘤等。肝囊肿是一种常见的良性病变,表现为边界清晰、内部无回声或低回声的囊性结构。肝血管瘤也是一种良性病变,通常表现为边界清晰、内部回声不均匀的低回声区。肝脓肿则是由感染引起的,超声检查中可见低回声区,可能伴有内部回声不均匀或液性暗区。肝肿瘤包括良性和恶性,恶性肝肿瘤如肝癌在超声检查中常表现为低回声区,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肝内低回声还可能与脂肪肝、肝硬化等慢性肝病有关,这些疾病会导致肝脏组织结构的改变,从而在超声检查中出现低回声区。

在发现肝内低回声时,需要注意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超声检查是初步筛查的重要手段,但确诊往往需要结合CT、MRI、血液检查等进一步检查。对于疑似恶性病变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肝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肝内低回声的发现并不意味着一定存在严重疾病,部分良性病变如肝囊肿、肝血管瘤等无需特殊治疗,只需定期随访观察。对于疑似恶性病变或伴有明显症状的患者,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医生的指导和治疗。肝内低回声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医学现象,通过科学的检查和诊断,可以明确病因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