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彬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子宫内膜粘连是怎么回事

2025.04.27 16:26

子宫内膜粘连是由于宫腔内内膜基底层受损导致异常愈合形成的纤维组织粘连。常见病因包括宫腔手术操作损伤、宫内感染炎症刺激、子宫内膜结核病变、产后或流产后内膜修复不良、放射治疗或化学药物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1.宫腔手术操作损伤:多次人工流产、刮宫术、宫腔镜手术等操作可能直接损伤子宫内膜基底层,导致创面在愈合过程中与对侧内膜或肌层形成纤维性粘连。手术器械的机械性摩擦、过度搔刮以及电热效应均可破坏内膜再生能力。

2.宫内感染炎症刺激:慢性子宫内膜炎或急性感染未及时控制时,炎性因子会刺激内膜组织坏死,局部渗出增多并形成纤维素沉积,最终机化为粘连带。细菌或支原体感染可能持续激活免疫反应,加重纤维化进程。

3.子宫内膜结核病变:结核分枝杆菌侵袭子宫内膜后,引发干酪样坏死和肉芽肿性炎症,内膜腺体及间质广泛破坏,愈合时被瘢痕组织替代。结核性粘连常呈致密纤维化,范围较广且难以自行分离。

4.产后或流产后内膜修复不良:分娩或自然流产后胎盘残留、蜕膜脱落不全可能导致宫腔积血或继发感染,影响基底层的上皮化修复。子宫收缩乏力或凝血异常也会延长创面暴露时间,促进粘连形成。

5.放射治疗或化学药物影响:盆腔放疗的高能射线会直接杀伤内膜干细胞,导致黏膜萎缩和血管闭塞。某些化疗药物可能干扰细胞增殖周期,使受损内膜无法正常再生,转而由纤维结缔组织填充。

子宫内膜粘连的病理机制复杂,涉及创伤修复异常、炎症反应失衡及细胞外基质沉积等多环节。早期干预需结合病因针对性处理,同时关注内膜功能恢复与生育力保护。预防措施包括规范手术操作、控制感染源及优化产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