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治疗黄疸的药有哪些

2024.12.27 20:04

治疗黄疸的药有茵栀黄、熊去氧胆酸、腺苷蛋氨酸、苯巴比妥、中药方剂等。具体分析如下:

1.茵栀黄:茵栀黄是治疗黄疸常用的药物。主要由茵陈、栀子、黄芩苷、金银花提取物组成。其作用机制在于能够促进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茵陈具有利胆退黄的功效,可增加胆汁分泌,促进胆红素从胆汁排出;栀子能清热利湿,有助于改善湿热黄疸的症状;黄芩苷和金银花提取物也有清热解毒的作用,从多方面协同减轻黄疸症状。

2.熊去氧胆酸:熊去氧胆酸在治疗黄疸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改变胆汁酸的组成,增加胆汁中亲水性胆汁酸的比例,从而促进胆汁的分泌。这种药物有助于溶解胆固醇性结石,改善胆汁淤积的情况,进而减轻黄疸。对于一些因胆汁淤积而导致的黄疸,如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等疾病引起的黄疸,熊去氧胆酸是重要的治疗药物。

3.腺苷蛋氨酸:腺苷蛋氨酸参与体内重要的生化反应。在肝脏中,可以通过转甲基和转硫基的作用,调节肝脏细胞膜的流动性,促进胆汁酸的转运。对于肝内胆汁淤积引起的黄疸,腺苷蛋氨酸能够改善胆汁酸的代谢异常,减轻胆汁淤积,从而降低胆红素水平,改善黄疸症状。

4.苯巴比妥:苯巴比妥是一种肝酶诱导剂。可以诱导肝细胞微粒体酶的活性,增加肝脏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能力。通过这种方式,苯巴比妥有助于降低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从而减轻黄疸。不过,苯巴比妥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其副作用,如可能会引起嗜睡等神经系统症状。

5.中药方剂:中医在治疗黄疸方面有许多有效的方剂。例如茵陈蒿汤等。这些方剂根据中医理论,针对黄疸的不同证型进行辨证论治。茵陈蒿汤主要由茵陈、栀子、大黄组成,具有清热利湿退黄的功效。中药方剂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气血运行等,从整体上改善肝脏功能,促进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达到治疗黄疸的目的。

在使用这些药物治疗黄疸时,应根据黄疸的病因、患者的个体情况如年龄、基础疾病等合理选择药物,并严格遵循医嘱用药。同时,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症状变化以及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