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不稳定型心绞痛

2024.09.10 18:15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组临床心绞痛综合征。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作具有相对不稳定性和进展性。其主要特点包括心绞痛发作频率增加、持续时间延长、诱发发作的体力活动阈值下降,甚至休息时也可能发作,发作时疼痛程度往往更剧烈且不易缓解。这种心绞痛的发生机制较为复杂,通常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破裂,继而引发血栓形成,但尚未完全阻塞血管有关。不稳定的斑块容易出现炎症反应、内皮损伤等情况,导致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倾向增加,从而影响心肌的血液供应,引发心绞痛症状。患者常常会感到胸部压榨性疼痛、憋闷感或紧缩感等不适,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等部位。

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及时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临床上需要进行详细的评估,包括症状特点、心电图变化、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等,以明确诊断并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治疗方面,通常包括药物治疗,如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以稳定斑块、防止血栓形成、改善心肌供血和降低心肌耗氧量。同时,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避免情绪激动等。对于病情严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能需要考虑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进一步的治疗措施。不稳定型心绞痛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