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不稳定型心绞痛与稳定型心绞痛的区别是什么

2025.03.07 20:05

不稳定型心绞痛与稳定型心绞痛的区别在于发作频率、疼痛程度、诱发因素、持续时间以及预后风险。具体分析如下:

1.发作频率: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频率较高,且无明显规律,可能在短时间内多次发作;稳定型心绞痛发作频率相对较低,通常有规律可循,如体力活动后发作。不稳定型心绞痛由于冠状动脉斑块破裂或血栓形成,导致心肌供血不稳定,因此发作频率较高且无规律;稳定型心绞痛则因冠状动脉固定狭窄,心肌供血相对稳定,发作频率较低且有规律。

2.疼痛程度:不稳定型心绞痛疼痛程度较重,常伴有压迫感或窒息感;稳定型心绞痛疼痛程度较轻,多为钝痛或隐痛。不稳定型心绞痛由于心肌缺血程度较重,疼痛感更为剧烈;稳定型心绞痛心肌缺血程度较轻,疼痛感相对温和。

3.诱发因素:不稳定型心绞痛可在静息状态下发作,无明显诱发因素;稳定型心绞痛通常由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诱发。不稳定型心绞痛因冠状动脉病变不稳定,可在任何状态下发作;稳定型心绞痛则因冠状动脉病变相对稳定,通常由特定因素诱发。

4.持续时间:不稳定型心绞痛持续时间较长,可能超过20分钟;稳定型心绞痛持续时间较短,通常为3-5分钟。不稳定型心绞痛因心肌缺血持续时间较长,疼痛感更为持久;稳定型心绞痛心肌缺血时间较短,疼痛感较为短暂。

5.预后风险:不稳定型心绞痛预后较差,可能发展为心肌梗死或猝死;稳定型心绞痛预后较好,病情相对稳定。不稳定型心绞痛因冠状动脉病变不稳定,预后风险较高;稳定型心绞痛因冠状动脉病变相对稳定,预后风险较低。

不稳定型心绞痛与稳定型心绞痛在临床表现、病理生理机制及预后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不稳定型心绞痛病情更为严重,需及时就医并采取积极治疗措施;稳定型心绞痛病情相对稳定,可通过药物控制和生活方式调整进行管理。了解两者区别有助于早期识别和干预,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