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心肌梗死手术如何护理

2025.03.24 17:51

心肌梗死手术后的护理包括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合理用药、饮食调理、心理支持和康复训练。具体分析如下:

1.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术后需持续监测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护理人员应定期记录数据,确保患者生命体征稳定。若出现心律失常或血压波动,需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必要时通知医生处理。监测过程中还需观察患者意识状态,防止并发症发生。

2.合理用药:根据医嘱按时给予抗凝、抗血小板、降脂等药物,预防血栓形成和再次梗塞。护理人员需熟悉药物作用及副作用,观察用药后反应。严格控制药物剂量,避免过量或不足。同时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确保治疗效果。定期复查相关指标,调整用药方案。

3.饮食调理:术后饮食应以低盐、低脂、高纤维为主,控制总热量摄入。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避免高胆固醇食物,限制动物脂肪摄入。少量多餐,避免暴饮暴食。适当增加优质蛋白质摄入,促进组织修复。保持水分摄入,防止脱水。

4.心理支持:术后患者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需给予心理疏导。护理人员应耐心倾听患者诉求,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增强患者信心。鼓励家属参与护理,提供情感支持。必要时可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5.康复训练: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早期可在床上进行肢体活动,逐步过渡到床边坐起、站立、行走。训练过程中需监测心率、血压变化,避免过度劳累。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咳嗽等肺部功能锻炼,预防肺部并发症。定期评估康复效果,调整训练方案。

心肌梗死手术后的护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的共同努力。通过全面、细致的护理,可以有效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并发症发生。护理过程中需注意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护理方案,确保治疗效果。同时,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有助于长期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