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结核性内脏利什曼病是什么

2025.08.18 16:37

结核性内脏利什曼病是一种由利什曼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影响内脏器官,尤其是肝脏、脾脏和骨髓。该病通常与结核感染同时发生,表现为慢性发热、体重减轻、贫血和脾肿大等症状。由于其临床表现与结核病相似,常常导致误诊,延误治疗。

这种疾病在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中更为常见,特别是在艾滋病患者或其他免疫抑制状态下的人群中。利什曼病的传播主要通过沙蝇叮咬,感染后,寄生虫会在宿主体内繁殖并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临床上,患者可能出现持续的发热、虚弱、出汗、淋巴结肿大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诊断通常依赖于血液检查、骨髓穿刺或其他组织活检,以确认寄生虫的存在。治疗方面,抗利什曼药物如安克利米、戈美司特等是主要选择,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在预防方面,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环境卫生是关键,尤其是在利什曼病高发地区。避免被沙蝇叮咬,使用驱虫剂、穿着长袖衣物等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感染风险。针对免疫功能低下的个体,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和监测,及时发现潜在的感染风险也是必要的。对于已经感染的患者,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定期复查,确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结核性内脏利什曼病是一种复杂的疾病,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和综合管理,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