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泌尿外科

肾脓肿的病理变化是什么

2025.10.11 17:41

肾脓肿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肾脏局部化脓性炎症,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肾实质的化脓性坏死和脓肿形成。感染通常由血行播散或尿路逆行感染导致,病原体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早期可见肾组织充血、水肿,随后中性粒细胞浸润并形成微小脓肿,随着病情进展,微小脓肿融合扩大,形成肉眼可见的脓腔,周围伴有纤维组织增生和炎性细胞浸润。

肾脓肿的病理过程可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急性期以化脓性炎症为主,肾组织内大量中性粒细胞聚集,释放溶酶体酶导致局部组织液化坏死,形成充满脓液的腔隙。脓肿壁由炎性肉芽组织构成,周围肾组织受压萎缩。慢性期脓肿壁逐渐纤维化,脓液可能被吸收或钙化,形成纤维瘢痕。若感染扩散,可累及肾周组织,引发肾周脓肿或败血症。脓肿破溃后,脓液可能流入肾盂或腹腔,导致尿路感染或腹膜炎等并发症。

诊断肾脓肿需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结果。超声和CT可清晰显示脓肿的位置、大小及范围,血常规和尿培养有助于明确病原体。治疗以抗生素为主,严重者需穿刺引流或手术切除。早期干预可减少肾功能损害,延误治疗可能导致脓毒症或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需严格遵医嘱完成疗程,避免自行停药或滥用抗生素。术后定期复查影像学,监测肾功能恢复情况,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