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洋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皮肤性病科

红皮病型银屑病的皮肤病理变化有什么

2025.03.31 09:06

红皮病型银屑病的皮肤病理变化包括表皮增生伴角化不全、真皮乳头层血管扩张充血、炎症细胞浸润、Munro微脓肿形成以及颗粒层减少或消失,具体分析如下:

1.表皮增生伴角化不全:红皮病型银屑病的表皮层明显增厚,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加快,导致表皮层数增加。同时,角质形成细胞分化异常,角质层出现角化不全现象,表现为角质层增厚但结构松散,角质细胞核残留。这种病理改变导致皮肤表面出现银白色鳞屑,是银屑病的典型特征之一。

2.真皮乳头层血管扩张充血:在红皮病型银屑病中,真皮乳头层的毛细血管明显扩张充血。这种血管改变导致局部血流增加,形成红斑。血管扩张与炎症因子刺激有关,同时也会加重局部炎症反应。血管改变是银屑病皮损呈现红色的主要原因。

3.炎症细胞浸润:真皮层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主要包括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这些炎症细胞释放多种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和白介素等,导致局部炎症反应持续存在。炎症细胞浸润是银屑病慢性炎症过程的重要特征,也是疾病持续进展的关键因素。

4.Munro微脓肿形成:在表皮层内可见Munro微脓肿,这是由中性粒细胞聚集形成的微小脓肿。Munro微脓肿位于角质层下方,是银屑病的特征性病理改变之一。微脓肿的形成与局部炎症反应和表皮屏障功能受损有关,反映了疾病的急性活动性。

5.颗粒层减少或消失:正常情况下,表皮颗粒层由1-3层扁平细胞组成,含有透明角质颗粒。在红皮病型银屑病中,颗粒层明显减少甚至完全消失。这种改变与表皮细胞分化异常有关,导致角质形成过程紊乱,进一步加重皮肤屏障功能障碍。

红皮病型银屑病的病理改变涉及表皮、真皮多个层次,反映了疾病的复杂病理生理过程。这些改变相互作用,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炎症反应持续存在,形成典型的临床表现。理解这些病理变化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开发新的治疗靶点提供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