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发生室颤后如何处理

2025.03.24 17:51

发生室颤后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尽快使用除颤器进行电击除颤、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静脉通道给予急救药物、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并做好后续治疗准备。具体分析如下:

1.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室颤发生后,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导致全身血液循环中断。此时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通过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维持基本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为后续抢救争取时间。心肺复苏应持续进行,直到除颤设备准备就绪或专业急救人员到达。

2.尽快使用除颤器进行电击除颤:除颤是终止室颤最有效的方法。应尽快获取自动体外除颤器或手动除颤器,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电击除颤。首次电击能量通常选择较高,如未成功可适当增加能量再次尝试。除颤后应立即检查心律,必要时重复进行。

3.保持呼吸道通畅:在抢救过程中,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至关重要。可采取仰头抬颏法或使用口咽通气道等方法保持气道开放。如有条件可给予氧气吸入,提高血氧饱和度。必要时可进行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

4.建立静脉通道给予急救药物:在抢救过程中,应尽快建立静脉通道,以便给予急救药物。常用药物包括肾上腺素、胺碘酮、利多卡因等。这些药物可提高除颤成功率,稳定心律,改善心肌供血。给药时应严格按照剂量和速度要求,密切观察患者反应。

5.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并做好后续治疗准备:抢救过程中应持续监测患者的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除颤成功后,应密切观察患者情况,预防室颤复发。同时做好转入重症监护病房的准备,进行进一步治疗和监护。

室颤是一种危及生命的严重心律失常,抢救过程中需要团队协作,各环节紧密配合。除上述措施外,还需注意患者基础疾病的治疗,如心肌梗死、电解质紊乱等。抢救成功后,应进行全面的评估和随访,制定长期治疗方案,预防复发。同时,普及心肺复苏和除颤知识,提高公众急救能力,对于提高室颤患者的存活率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