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发生室颤如何处理

2025.03.24 17:51

发生室颤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尽快使用除颤器、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静脉通道、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具体分析如下:

1.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室颤发生时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导致血液循环中断。心肺复苏通过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维持基本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操作时应确保按压深度和频率符合标准,同时注意避免过度通气。心肺复苏需持续进行,直至除颤器准备就绪或专业医疗人员到达。

2.尽快使用除颤器:除颤是终止室颤最有效的方法。除颤器通过电击使心脏恢复正常节律。使用时应确保患者皮肤干燥,电极片位置正确。首次除颤能量通常选择较高,若无效可逐步增加能量。除颤后应立即继续心肺复苏,观察心律变化。早期除颤可显著提高患者存活率。

3.保持呼吸道通畅:室颤患者常伴有意识丧失,易发生舌后坠或呕吐物阻塞气道。应及时清理口腔异物,采用仰头抬颏法或托下颌法开放气道。必要时可使用口咽通气道或鼻咽通气道辅助通气。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助于提高人工呼吸效果,确保氧气供应。

4.建立静脉通道:静脉通道是给药和补液的重要途径。应选择大静脉快速建立通道,首选肘正中静脉或颈外静脉。建立通道后可根据需要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肾上腺素等抢救药物。静脉通道的建立需迅速准确,避免延误抢救时机。

5.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室颤抢救过程中需持续监测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心电图监测可及时发现心律变化,指导除颤和用药。血压和血氧监测有助于评估循环和氧合状态。持续监测为抢救决策提供重要依据,有助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室颤抢救需团队协作,各环节紧密配合。抢救过程中应注意保暖,避免低体温影响复苏效果。抢救成功后需密切观察,预防复发。及时转运至重症监护病房,进行后续治疗和监测。室颤抢救的成功率与抢救时机密切相关,早期识别和及时干预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