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乐天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三级甲等 风湿免疫科

腹膜后纤维化的CT表现

2024.11.25 13:09

腹膜后纤维化的CT表现为腹膜后软组织肿块、输尿管受累、血管包绕、周围组织侵犯、增强扫描特征。具体分析如下:

1.腹膜后软组织肿块:腹膜后可见范围较广的软组织密度肿块,多位于肾门至骶骨岬之间的腹膜后间隙,通常呈对称性分布。肿块形态多不规则,边界可清晰或模糊,密度较均匀,部分病例可见钙化。这一表现有助于初步判断腹膜后存在异常的纤维组织增生性病变。

2.输尿管受累:是腹膜后纤维化较为特征性的表现。在CT图像上可看到输尿管被肿块包绕,导致输尿管狭窄、梗阻,进而引起肾盂、输尿管扩张积水。这种输尿管的改变多为双侧性,但也可单侧受累,对诊断腹膜后纤维化具有重要提示意义。

3.血管包绕: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等大血管常被肿块包绕。CT图像显示血管壁与肿块之间的脂肪间隙消失,但血管管腔一般无明显狭窄或闭塞,这一特点有助于与其他腹膜后占位性病变相鉴别,如恶性肿瘤对血管多为侵犯性改变,可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

4.周围组织侵犯:肿块可向前延伸侵犯肠系膜根部、后腹膜间隙内的神经、肌肉等组织。在CT上表现为这些结构与肿块分界不清,周围组织可出现受压、移位等改变,有助于全面评估病变的范围和严重程度。

5.增强扫描特征:腹膜后纤维化的肿块在增强扫描时多呈轻-中度强化,强化程度低于血管。这一强化特点与肿块内富含纤维组织有关,纤维组织血供相对较少,所以强化程度不高。通过增强扫描可以更好地观察肿块与周围血管、组织的关系,为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在观察腹膜后纤维化的CT表现时,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其他相关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由于腹膜后纤维化的CT表现可能与其他腹膜后病变存在重叠,如腹膜后恶性肿瘤等,因此需要仔细分析病变的特征,如肿块的边界、强化方式、输尿管和血管受累的特点等,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