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涛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级甲等 耳鼻喉科

什么是耳石症疾病

2025.07.21 09:03

耳石症是一种常见的内耳疾病,由于耳石脱落进入半规管,导致头部位置变化时出现短暂性眩晕。该病症属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发作时伴随强烈旋转感,但通常不会造成听力损伤或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病机制与耳石器中的碳酸钙结晶脱落有关,多由外伤、衰老或炎症等因素诱发。

耳石症典型症状为突发性眩晕,持续时间通常不超过1分钟,常见于起床、翻身或仰头等动作时。眩晕发作时可能伴随恶心、呕吐等自主神经症状,但无耳鸣或耳闷胀感。临床诊断主要依靠Dix-Hallpike变位试验,通过特定体位诱发眼震来定位受累半规管。治疗以耳石复位手法为主,通过系列头位变换使脱位耳石回归椭圆囊,有效率可达80%以上。顽固性病例可考虑前庭康复训练,极少数需手术干预。

预防耳石症复发需避免头部剧烈运动,睡眠时保持头部适度抬高。急性发作期应防止跌倒,眩晕缓解后逐步恢复日常活动。复位治疗后48小时内建议使用颈托限制头部活动,但长期制动反而影响康复。合并高血压、颈椎病等基础疾病者需同步治疗原发病。若眩晕持续超过24小时或伴随听力下降,需排除梅尼埃病等鉴别诊断。老年患者复位后建议进行平衡功能评估,必要时辅以维生素D补充治疗改善耳石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