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涛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级甲等 耳鼻喉科

分泌性中耳炎应该怎么治好

2025.07.09 08:52

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鼓膜穿刺或置管、咽鼓管功能训练、物理治疗、中医调理。具体分析如下:

1.药物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常用药物包括黏液促排剂、鼻用糖皮质激素及口服抗生素。黏液促排剂可稀释中耳积液,促进排出;鼻用糖皮质激素减轻鼻腔及咽鼓管黏膜水肿,改善通气;若合并细菌感染,需短期使用抗生素。用药需遵医嘱,避免滥用。

2.鼓膜穿刺或置管:对于积液较多或病程较长者,可行鼓膜穿刺抽液或置管引流。穿刺直接清除积液,缓解耳闷听力下降;置管长期维持中耳通气,促进黏膜恢复。操作需严格无菌,避免感染。

3.咽鼓管功能训练:通过捏鼻鼓气、吞咽等动作主动调节咽鼓管开放,改善中耳通气。需每日规律练习,配合鼻腔清洁,避免用力过猛导致不适。

4.物理治疗:超短波、红外线等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积液吸收。治疗需由专业人员操作,注意强度和时间,避免黏膜损伤。

5.中医调理:采用宣肺通窍、健脾化湿的中药或针灸疗法,调节体质减少复发。需辨证施治,避免盲目用药。

治疗期间需保持鼻腔通畅,避免用力擤鼻或呛水;饮食清淡,减少辛辣刺激;监测听力变化,及时复诊调整方案;儿童患者需关注腺样体状况;避免过度疲劳或感冒诱发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