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如何预防血管血栓

2025.03.07 20:05

预防血管血栓的关键在于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慢性疾病、适度运动、避免长时间不动、定期体检。具体分析如下:

1.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均衡,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比例。戒烟限酒,避免烟草中的有害物质损伤血管内皮,减少酒精对血液黏稠度的影响。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疲劳,有助于维持血管健康。

2.控制慢性疾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是血栓形成的重要诱因。通过合理用药、定期监测和调整生活方式,将血压、血脂、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可以有效降低血栓风险。定期随访医生,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3.适度运动:规律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骑自行车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减少血液淤滞。运动时注意循序渐进,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血管损伤。对于久坐人群,建议每小时起身活动几分钟,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4.避免长时间不动长时间卧床、久坐或站立不动,容易导致血液在下肢淤积,增加血栓风险。在长途旅行或工作中,应定时活动肢体,促进血液循环。对于术后或长期卧床患者,可进行被动肢体活动或使用弹力袜预防血栓。

5.定期体检:通过血液检查、血管超声等检查手段,可以早期发现血液高凝状态或血管异常。对于有血栓家族史或高危人群,应增加体检频率,及时发现并干预潜在风险。根据体检结果,医生可制定个性化的预防方案。

除了上述措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也至关重要。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中,可能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增加血栓风险。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缓解压力,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有助于维持血管健康。同时,注意环境因素,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寒冷或高温环境中,减少对血管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