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如何治疗

2025.08.11 14:18

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需立即就医并保持绝对卧床、控制血压以减少再出血风险、使用止血药物促进凝血、降低颅内压缓解症状、必要时进行手术干预。具体分析如下:

1.立即就医并保持绝对卧床:蛛网膜下腔出血属于急症,需第一时间送医治疗。绝对卧床可减少活动引起的血压波动,避免加重出血。头部抬高15-30度有助于静脉回流,减轻颅内压。卧床期间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尤其是意识状态和瞳孔变化。

2.控制血压以减少再出血风险:血压过高易导致破裂血管再次出血,需通过药物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常用降压药包括钙通道阻滞剂和β受体阻滞剂,需根据个体情况调整剂量。血压下降过快可能引发脑缺血,需缓慢平稳降压。

3.使用止血药物促进凝血:抗纤溶药物如氨基己酸可抑制纤维蛋白溶解,减少再出血概率。用药需早期开始并持续数天,但可能增加脑积水风险,需权衡利弊。同时监测凝血功能,避免过度抑制导致血栓形成。

4.降低颅内压缓解症状:出血后脑水肿和颅内压升高常见,需使用甘露醇或高渗盐水脱水。严重者可考虑短暂过度通气降低二氧化碳分压,收缩脑血管。颅内压持续增高可能需脑室引流,缓解脑脊液循环障碍。

5.必要时进行手术干预:对于动脉瘤或血管畸形引起的出血,需评估手术指征。开颅夹闭或介入栓塞可消除出血源头,预防再破裂。手术时机取决于患者状况,早期手术风险较高但可减少并发症。

治疗期间需保持环境安静,避免情绪激动和用力动作。饮食以易消化为主,预防便秘。定期复查影像学评估出血吸收情况,观察有无迟发性脑缺血。康复阶段逐步恢复活动,关注认知功能与肢体运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