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反流性食管炎是怎么回事

2025.02.16 14:15

反流性食管炎主要与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食管清除作用降低、食管黏膜屏障功能降低、胃排空延迟、肥胖等因素有关,具体分析如下:

1.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食管下括约肌是防止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的重要结构。当食管下括约肌压力降低、松弛时间过长或出现频繁的一过性松弛时,胃内容物就容易反流至食管。一些食物如高脂肪食物、巧克力、咖啡等可能会降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另外,某些药物如钙通道阻滞剂、地西泮等也可能影响食管下括约肌功能。生活中应避免食用降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的食物,谨慎使用相关药物。

2.食管清除作用降低:正常情况下,食管能够通过自身的蠕动将反流物清除回胃内。当食管蠕动功能减弱时,反流物在食管内停留的时间就会延长,从而增加对食管黏膜的损伤。年龄增长、干燥综合征等疾病可能导致食管蠕动功能下降。对于这种情况,积极治疗原发疾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改善食管蠕动功能。

3.食管黏膜屏障功能降低:食管黏膜具有抵抗反流物损伤的作用。当黏膜屏障功能受损时,反流物中的胃酸、胃蛋白酶等更容易对食管黏膜造成损害。长期吸烟、饮酒、摄入刺激性食物等不良生活习惯会削弱食管黏膜屏障功能。戒烟限酒,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对保护食管黏膜屏障功能非常重要。

4.胃排空延迟:胃排空延迟会使胃内压力升高,增加反流的风险。一些疾病如糖尿病性胃轻瘫、幽门梗阻等可导致胃排空延迟。针对胃排空延迟的病因进行治疗,如控制糖尿病病情、解除幽门梗阻等,有助于减少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

5.肥胖:肥胖者腹部脂肪较多,可增加腹内压,同时肥胖可能与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异常有关,这两者都容易导致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减轻体重是肥胖患者改善反流性食管炎的关键措施。

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如少食多餐、避免睡前吃东西等。避免穿紧身衣物,以免增加腹部压力。睡觉时可适当抬高床头,利用重力作用减少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