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小肠吸收功能如何检查

2025.01.14 18:04

小肠吸收功能可通过粪便检查、D-木糖吸收试验、脂肪吸收试验、维生素B₁₂吸收试验、小肠黏膜活检来检查。具体分析如下:

1.粪便检查:粪便检查是一种简单且常用的方法。正常情况下,小肠吸收功能良好时,粪便的量、形状、成分等都在一定范围内。若小肠吸收不良,粪便可能会出现量增多、不成形、含有未消化的食物残渣等情况。例如脂肪吸收不良时,粪便中可出现过多的脂肪滴,通过对粪便进行脂肪定量检测等手段,可以初步判断小肠对脂肪的吸收状况。

2.D-木糖吸收试验:D-木糖是一种戊糖,口服后在小肠上段被吸收。如果小肠吸收功能正常,D-木糖会被大量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然后经肾脏排出。通过检测尿液中D-木糖的排泄量,可以间接反映小肠的吸收功能。若小肠黏膜受损或吸收面积减少等情况导致吸收功能下降时,尿液中D-木糖的排泄量会减少。

3.脂肪吸收试验:该试验主要用于评估小肠对脂肪的吸收能力。患者需摄入一定量含有脂肪的试验餐,然后收集粪便测定其中脂肪含量。正常情况下,摄入的脂肪大部分被小肠吸收,粪便中的脂肪量很少。当小肠吸收功能障碍时,如胰腺疾病、小肠黏膜病变等,脂肪吸收减少,粪便中的脂肪含量就会显著增加。

4.维生素B₁₂吸收试验:维生素B₁₂的吸收需要胃、小肠等多器官的协同作用。在进行该试验时,先让患者口服放射性标记的维生素B₁₂,然后检测尿液中放射性维生素B₁₂的排泄量。如果小肠吸收功能正常,维生素B₁₂会被正常吸收并在体内代谢,尿液中的排泄量在正常范围。若小肠存在病变影响吸收,如回肠末端疾病,尿液中的排泄量会降低。

5.小肠黏膜活检:这是一种直接观察小肠黏膜状态的检查方法。通过内镜或其他器械获取小肠黏膜组织样本,在显微镜下观察黏膜的结构、细胞形态等。可以发现小肠黏膜是否存在炎症、萎缩、绒毛结构异常等病变,这些病变往往与小肠吸收功能障碍密切相关。例如,乳糜泻患者的小肠黏膜活检可发现绒毛萎缩等特征性改变。

在进行这些检查之前,患者应遵循医生的指导,如在某些检查前需要禁食一定时间,避免服用可能影响检查结果的药物等。检查过程中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操作,以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