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小肠不吸收营养怎么办

2025.02.23 12:28

小肠不吸收营养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治疗基础疾病、补充消化酶、调节肠道菌群、中医调理等方法改善。具体分析如下:

1.调整饮食结构:饮食上应选择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如米粥、面条、鱼肉、鸡蛋羹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减少对小肠的负担。同时要注意少食多餐,细嚼慢咽,这样有助于食物在小肠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食物经过充分咀嚼后,颗粒变小,更易于小肠绒毛对营养物质的摄取。而且合理的饮食结构能为身体提供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物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小肠吸收功能的不足。

2.治疗基础疾病:如果小肠不吸收营养是由某些疾病引起的,如肠炎、肠结核、克罗恩病等,需要积极治疗这些基础疾病。例如,对于肠炎患者,要根据感染的病原体类型,使用相应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如果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克罗恩病,可能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来控制病情。只有控制住基础疾病,才能改善小肠的吸收功能,因为这些疾病往往会导致小肠黏膜受损、肠道微环境改变等,从而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

3.补充消化酶:当小肠消化酶分泌不足时,可补充消化酶制剂。像胰酶肠溶胶囊等,含有多种消化酶,能够帮助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使其变成小分子物质,便于小肠吸收。因为消化酶在食物的消化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缺乏消化酶会导致食物不能被充分消化,进而影响小肠对营养的吸收。补充消化酶可以模拟人体正常的消化过程,提高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效率。

4.调节肠道菌群:可以通过补充益生菌来调节肠道菌群。常见的益生菌有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等。肠道菌群平衡有助于维持小肠正常的生理功能。益生菌能够在肠道内定植,抑制有害菌的生长,改善肠道内环境。还可以参与食物的发酵过程,产生一些对人体有益的代谢产物,如短链脂肪酸等,这些物质有助于促进小肠绒毛的生长和功能维持,从而提高小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

5.中医调理:中医可通过中药调理、针灸等方法改善小肠的吸收功能。例如,一些健脾益胃的中药方剂,如参苓白术散等,能够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水谷精微的运化和吸收。从中医理论来讲,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小肠的吸收功能与脾胃的运化功能密切相关。针灸则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如足三里穴等,起到调节胃肠功能的作用,改善小肠的气血运行和营养吸收状况。

在改善小肠吸收营养的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适度运动等。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过大,因为这些因素可能影响胃肠功能。同时,如果采取某种措施后症状没有改善或者出现其他不适,应及时就医,以便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