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心室纤颤的原因

2024.10.12 11:00

心室纤颤是一种严重的心律失常,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主要包括心脏疾病、电解质失衡、药物影响、基因突变和环境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1.心脏疾病:心脏疾病是心室纤颤的常见病因,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肌病等。这些疾病会导致心肌损伤,影响心脏的电生理特性,从而诱发心室纤颤。建议针对心脏疾病导致的室颤,首先要治疗原发病,如采用药物治疗、介入手术或心脏起搏器等方法。同时,患者需遵循医嘱,定期复查,控制病情。

2.电解质失衡:电解质是维持心脏正常功能的重要因素,如钾、钠、钙等。电解质失衡会影响心脏的电生理特性,导致心室纤颤。建议纠正电解质失衡,根据检查结果调整饮食和药物治疗。如低钾血症患者需增加含钾食物摄入,严重者可给予口服或静脉补钾。

3.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可能导致心室纤颤,如抗心律失常药物、抗抑郁药物等。建议合理使用药物,遵循医嘱,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如出现室颤症状,及时就诊,调整药物种类和剂量。

4.基因突变: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如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基因突变导致心脏电生理异常,易发生心室纤颤。建议对于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患者,应进行基因检测,了解家族病史。一旦确诊,采取针对性治疗,如药物治疗、植入性器械等。

5.环境因素:长期暴露于电磁场、过度劳累、精神压力大等环境因素,可能影响心脏电生理,诱发心室纤颤。建议改善生活环境,减少电磁场暴露,保持良好的作息,学会缓解压力。同时,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心室纤颤的病因多种多样,涉及心脏疾病、电解质失衡、药物影响、基因突变和环境因素。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有助于降低心室纤颤的风险。在日常生活中,要关注心脏健康,预防心脏病发作,及时纠正电解质失衡,合理使用药物,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降低心室纤颤的发生率。同时,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是预防心室纤颤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