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感染性心内膜炎如何治疗

2025.03.24 17:51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包括抗生素治疗、手术治疗、支持治疗、并发症管理和长期随访,具体分析如下:

1.抗生素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首选治疗方法是使用抗生素,通常需要根据病原体的类型和药物敏感性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周期较长,一般为4至6周,甚至更长。静脉注射抗生素是主要给药方式,以确保药物浓度达到有效水平。在治疗过程中,需定期监测血药浓度和病原体的清除情况,必要时调整用药方案。

2.手术治疗:对于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或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手术的主要目的是清除感染病灶、修复或置换受损的心脏瓣膜。手术时机和方式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通常在感染控制后进行,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3.支持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常伴有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需进行相应的支持治疗。包括使用利尿剂、强心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等,以改善心脏功能。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4.并发症管理:感染性心内膜炎可能导致多种并发症,如栓塞、脓肿、心力衰竭等。对于栓塞事件,需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抗凝或溶栓治疗。对于脓肿形成,可能需要穿刺引流或手术治疗。心力衰竭的管理包括药物治疗和必要时的心脏辅助装置支持。

5.长期随访:感染性心内膜炎治疗后,患者需进行长期随访,以监测病情复发和心脏功能的变化。随访内容包括定期的心脏超声检查、血液学检查和临床评估。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复发或新发感染,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需要多学科协作,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同时需注意预防感染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通过综合治疗和长期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