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如何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

2025.03.24 17:51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生素治疗、手术治疗、支持治疗、并发症预防和长期随访,具体分析如下:

1.抗生素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首选是抗生素,通常需要根据病原体的种类和药物敏感性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周期较长,一般需要4至6周,甚至更长时间。抗生素的使用旨在彻底清除感染源,防止病情复发。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的血药浓度和肝肾功能,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手术治疗:对于某些严重的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例,如出现心力衰竭、瓣膜穿孔或脓肿形成等并发症,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清除感染组织、修复或更换受损的瓣膜,以恢复心脏的正常功能。手术时机和方式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由专业医生评估决定。

3.支持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常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等,因此需要给予支持治疗。包括补充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控制体温等。对于心功能不全的患者,还需使用强心药物和利尿剂,以改善心脏功能,减轻症状。

4.并发症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如栓塞、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等。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对于高危患者,可考虑使用抗凝药物预防栓塞,但需注意出血风险。

5.长期随访:感染性心内膜炎治疗后,患者需进行长期随访,以监测病情变化和预防复发。随访内容包括定期检查心脏功能、血常规、炎症指标等。对于有基础心脏病的患者,还需加强原发病的管理,以降低复发风险。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策略,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