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彬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绒毛膜炎是怎么感染的

2025.04.16 11:04

绒毛膜炎的感染途径包括上行性感染、血行性传播、直接蔓延、医源性感染、免疫力低下。具体分析如下:

1.上行性感染:病原体从阴道或宫颈进入子宫,沿生殖道上升至绒毛膜,常见于细菌性阴道病或性传播疾病。分娩过程中胎膜早破或产程延长会增加感染风险,病原体突破屏障后引发炎症反应。

2.血行性传播:病原体通过血液循环到达绒毛膜,多见于全身性感染如败血症或结核病。妊娠期母体免疫调整可能加重血源性感染,导致胎盘和绒毛膜受累。

3.直接蔓延:邻近器官感染如盆腔炎、阑尾炎扩散至绒毛膜,炎症穿透组织屏障引发继发性病变。解剖结构异常或粘连会促进病原体直接侵袭。

4.医源性感染:宫内操作如人工流产、羊膜腔穿刺时消毒不彻底,器械将病原体带入宫腔。术后护理不当也可能破坏局部防御机制。

5.免疫力低下:妊娠期激素变化或慢性疾病如糖尿病抑制免疫应答,使病原体更易定植。营养不良或长期用药同样会削弱绒毛膜的抗感染能力。

绒毛膜炎的防治需结合感染途径针对性干预,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可降低母婴并发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