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肠梗阻应该怎么去治疗

2025.07.23 08:37

肠梗阻的治疗方法包括禁食并胃肠减压、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手术解除梗阻、中医辅助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1.禁食并胃肠减压:通过插入胃管抽出胃肠道内积聚的气体和液体,减少肠腔压力,缓解腹胀和呕吐症状。胃肠减压能降低肠壁水肿,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操作需严格无菌,避免加重感染。减压期间需监测引流液性状和量,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肠梗阻常伴随大量体液丢失,导致脱水、低钾、低钠等失衡。静脉补充生理盐水、葡萄糖及电解质溶液,维持循环血量及内环境稳定。补液量和速度需根据血压、尿量及血液生化指标调整,避免过量或不足。严重酸碱失衡需针对性纠正。

3.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梗阻后肠壁缺血可能引发细菌移位,导致腹腔感染。广谱抗生素可覆盖常见肠道病原菌,如革兰阴性菌和厌氧菌。用药需足量足疗程,结合临床效果和药敏试验调整。预防性使用可降低术后感染风险。

4.手术解除梗阻:适用于绞窄性肠梗阻、完全性梗阻或保守治疗无效者。手术方式包括粘连松解、肠切除吻合或造瘘,需根据梗阻部位和肠管活力决定。术中需彻底探查,避免遗漏多发性梗阻点。术后需密切观察吻合口愈合及肠功能恢复情况。

5.中医辅助治疗:中药灌肠或口服可促进肠蠕动,如大承气汤加减。针灸刺激足三里等穴位调节胃肠功能。需结合现代医学评估,避免延误手术时机。适用于不完全性梗阻或术后康复阶段。

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腹部体征变化,及时调整方案。避免盲目使用泻药或止痛药物。术后早期活动促进肠功能恢复。饮食恢复应从流质逐步过渡,观察耐受情况。长期随访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