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肠梗阻应该如何治疗

2024.12.31 07:16

肠梗阻的治疗包括胃肠减压、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防治感染、手术治疗、中医中药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1.胃肠减压:胃肠减压是治疗肠梗阻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插入胃管,吸出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可减轻腹胀,降低肠腔内压力,改善肠壁血液循环,有利于改善局部病变和全身情况。同时,胃肠减压还能减少肠腔内细菌和毒素的吸收,对缓解肠梗阻症状具有积极意义。

2.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肠梗阻时,由于呕吐、禁食等原因,患者容易出现水和电解质紊乱。根据患者的脱水情况、血清电解质水平等,合理补充液体和电解质是非常关键的。例如,补充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氯化钾等,以维持患者体内的水盐平衡,保证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手术或其他治疗的耐受性。

3.防治感染:肠梗阻患者的肠壁血液循环障碍,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肠道内细菌易发生移位,从而引发腹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合理应用抗生素来防治感染十分必要。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如针对肠道细菌的头孢菌素类、甲硝唑等,以降低感染风险,提高患者的预后。

4.手术治疗:对于绞窄性肠梗阻、肿瘤引起的肠梗阻、先天性肠道畸形导致的肠梗阻等情况,手术治疗通常是必要的。手术的目的是解除梗阻原因,如切除肿瘤、松解粘连等。手术方式的选择取决于肠梗阻的病因、部位、患者的全身状况等因素。例如,粘连性肠梗阻可能采用粘连松解术,肠扭转可能需要进行肠扭转复位术等。

5.中医中药治疗:中医中药在肠梗阻的治疗中也有一定的作用。例如,中药灌肠可以刺激肠道蠕动,促进排便排气。一些中药方剂具有通里攻下、活血化瘀等功效,可改善肠道的气血运行,减轻肠梗阻症状。针灸等中医治疗手段也可用于辅助治疗肠梗阻,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胃肠功能。

肠梗阻患者在治疗期间应保持良好的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肠道负担。饮食方面,在梗阻未解除时需禁食禁水,梗阻解除后应从流食、半流食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且要注意饮食清淡、易消化,避免食用不易消化、易产气的食物,如糯米、红薯等,以免再次诱发肠梗阻。同时,要密切关注自身症状变化,如腹痛、腹胀、呕吐等症状是否加重或缓解,若出现异常应及时告知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