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哪些行为属于运动性疲劳

2025.08.01 08:56

运动性疲劳的表现包括肌肉力量下降、动作协调性减弱、反应速度变慢、注意力难以集中、主观感觉疲惫。具体分析如下:

1.肌肉力量下降:运动过程中肌纤维收缩能力降低,表现为举起相同重量时更费力,或无法完成原有训练强度。这是由于能量代谢产物堆积及神经肌肉接头传递效率下降所致,乳酸等物质积累会直接影响肌球蛋白与肌动蛋白的结合。

2.动作协调性减弱:精细动作出现偏差,如跑步时步幅不稳、投篮命中率降低。中枢神经系统对运动单位的调控能力减弱,小脑和基底节区域的功能暂时性抑制是主要原因,导致多肌群同步收缩的精确度下降。

3.反应速度变慢:对突发刺激的应答延迟,例如接球时判断时间延长。大脑皮层兴奋性降低及神经传导速度减缓导致信号处理效率下降,这与突触间隙神经递质消耗有关,尤其是乙酰胆碱的合成不足。

4.注意力难以集中:无法持续关注运动目标或环境变化,如足球比赛中漏防对手。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的功能抑制是核心因素,血氧供应不足及谷氨酸能神经元活动减弱共同影响警觉状态。

5.主观感觉疲惫:出现倦怠、乏力或厌训情绪,即使生理指标未完全超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过度激活引发皮质醇水平升高,负反馈调节导致机体产生保护性抑制,从而触发疲劳感。

运动后应及时补充水分与电解质,避免在高温高湿环境中持续高强度训练。睡眠质量对恢复至关重要,建议保证7小时以上连续睡眠。营养摄入需均衡,碳水化合物与蛋白质比例应适配运动类型。定期进行体能评估可调整训练计划,防止过度疲劳积累。出现持续不适需就医排查潜在病理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