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硬膜外血肿Ct表现是什么

2025.08.11 14:18

硬膜外血肿在CT上表现为颅骨内板下双凸形高密度影、边界清晰且局限、血肿范围不超过颅缝、邻近脑组织受压移位、中线结构向对侧偏移。具体分析如下:

1.颅骨内板下双凸形高密度影:硬膜外血肿在CT图像上呈现为紧贴颅骨内板的双凸透镜状高密度区域,密度均匀,CT值通常在50-90HU之间。这种特征性形态是由于血肿位于硬膜外间隙,受硬膜与颅骨内板紧密附着限制而形成。高密度影反映急性期血液凝固状态,随着时间推移密度可能逐渐降低。

2.边界清晰且局限:血肿边缘锐利,与周围组织分界明确,形态规则。硬膜外血肿通常局限于损伤血管供血区域,不向周围弥漫扩散。清晰的边界有助于与其他颅内出血鉴别,尤其是硬膜下血肿。血肿大小与出血速度、血管损伤程度相关。

3.血肿范围不超过颅缝:由于硬膜在颅缝处与颅骨紧密结合,血肿通常不会跨越颅缝扩散。这一特点在额部或顶部血肿中尤为明显,可作为诊断的重要依据。但需注意后颅窝血肿可能突破人字缝,需结合其他征象综合判断。

4.邻近脑组织受压移位:血肿占位效应导致邻近脑沟、脑回受压变平或消失,严重时可见脑室系统受压变形。受压程度与血肿体积呈正相关,大量出血可能引发脑疝。动态观察可评估占位效应进展,对治疗决策有重要指导意义。

5.中线结构向对侧偏移:随着血肿体积增大,中线结构如透明隔、第三脑室等向对侧移位。偏移程度反映颅内压增高情况,是判断病情危重程度的关键指标。需警惕中线偏移超过1cm可能提示脑疝风险,需紧急干预。

影像检查需结合临床病史,动态复查有助于评估病情进展。急性期患者需密切观察意识状态变化,及时处理颅内压增高。治疗决策应综合考虑血肿大小、位置及神经功能状态,避免延误手术时机。影像描述需注意与硬膜下血肿、脑挫裂伤等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