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亮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男科

放射性膀胱炎怎么办

2025.11.03 22:12

放射性膀胱炎可通过药物治疗缓解症状、进行膀胱灌注治疗促进黏膜修复、调整饮水量保持排尿通畅、避免刺激性食物减少膀胱刺激、定期复查监测病情进展。具体分析如下:

1.药物治疗缓解症状:放射性膀胱炎常伴随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可采用抗炎药物减轻膀胱黏膜炎症,如非甾体抗炎药。对于出血性膀胱炎,可使用止血药物控制出血。疼痛明显时可适当使用镇痛药物,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掩盖病情。

2.进行膀胱灌注治疗促进黏膜修复:膀胱灌注药物可直接作用于受损黏膜,常用药物包括透明质酸钠、铝制剂等,能形成保护层并促进组织修复。灌注治疗需在无菌条件下操作,疗程根据病情调整,通常每周1-2次,连续数周。治疗期间需观察有无不良反应。

3.调整饮水量保持排尿通畅:适量增加饮水量可稀释尿液,减少对膀胱黏膜的刺激,但需避免过量饮水加重膀胱负担。建议每日饮水量控制在1.5-2升,分次饮用。夜间可适当减少饮水,避免频繁起夜影响休息。

4.避免刺激性食物减少膀胱刺激:辛辣食物、酒精、咖啡因等可能加重膀胱炎症,应尽量避免摄入。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蔬果,有助于黏膜修复。

5.定期复查监测病情进展:放射性膀胱炎可能反复发作或进展为慢性病变,需定期进行尿常规、膀胱镜等检查评估恢复情况。若出现血尿加重、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放射性膀胱炎患者需保持良好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影响康复。治疗期间严格遵循医嘱,不可自行增减药物或中断治疗。日常注意个人卫生,预防尿路感染。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需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