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梗阻性黄疸如何治疗

2024.12.30 13:15

梗阻性黄疸的治疗包括解除梗阻病因、药物治疗、营养支持、内镜治疗、手术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1.解除梗阻病因:解除引起梗阻的根本原因是关键。如胆管结石可通过取石来恢复胆管通畅;胆管肿瘤则可能需要切除肿瘤或进行姑息性的疏通措施。这是从源头上解决胆汁排泄受阻的问题,直接针对梗阻的病变进行处理,能有效改善黄疸症状并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2.药物治疗:主要使用保肝药物,减轻肝脏因胆汁淤积受到的损害。例如熊去氧胆酸等,可促进胆汁排泄,改善肝功能。还会使用一些抗感染药物,因为梗阻性黄疸患者容易并发感染,控制感染有助于缓解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营养支持:由于梗阻性黄疸患者消化吸收功能受到影响,营养支持非常重要。给予足够的热量、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可通过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途径。肠内营养有助于维持肠道黏膜的完整性,减少肠道细菌移位;肠外营养则在患者肠道功能严重受损时发挥重要补充作用。

4.内镜治疗:对于一些胆管下段梗阻的患者,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是常用的治疗手段。通过内镜将导管插入胆管,进行造影明确梗阻部位后,可以进行取石、放置支架等操作。这种方法创伤相对较小,能有效解除胆管梗阻,改善黄疸症状。

5.手术治疗:当梗阻原因复杂或内镜等微创治疗无法解决时,可能需要手术治疗。例如切除胆管癌、胰腺癌等引起梗阻的肿瘤,或者进行胆管-空肠吻合等改道手术,以恢复胆汁的正常排泄路径。

梗阻性黄疸患者在治疗期间,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包括黄疸的消退情况、肝功能指标、有无腹痛发热等症状。患者应遵循医嘱定期复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等,饮食上尽量选择低脂、易消化的食物,以减轻肝脏和消化系统的负担,促进身体的恢复。